現代私塾:遙遠的誦經聲

【字体: 字体颜色
 

私塾的出現不是復古,而是源於對體制內教育的不滿和無奈。

                                                                                               

撰文/陳焱

      私塾教育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陌生,它留給我們的印象差不多都來自魯迅的文章,“三味書屋”裏調皮搗蛋的學生、搖頭晃腦的私塾先生和課桌上那個小小的“早”字。    

       記者的一個作家朋友,在兩年前將5歲的女兒送到三人行家塾接受傳統國學教育。舉家搬到福州後,又在當地找了一家私塾。她們計畫,讓女兒在私塾裏完成一生的學業。

       私塾的現實魅力到底在哪里?抱著一探究竟的目的,記者與三人行家塾創辦人吳小東定好了採訪時間。

 

讀經即是“撥亂反正”

       三人行家塾坐落在北京西郊鳳凰嶺下臺頭村,是一處普普通通的農家小院,讓人想起曹雪芹的朋友贈他的詩句——“廬結西郊別樣幽”。

       院內一如普通的農舍,繞過影壁牆進到廳裏,廳很大,牆角放有書架和武術器械,牆上有供學生隨時觀摩的書法作品。除廳以外都是小間,正房是教室,每間只有幾張書桌,牆上都掛有孔子像。兩側的廂房分別是宿舍和餐廳,房間裏傳出琅琅的讀書聲。

       和吳小東老師會面的房間很小,牆上掛了一幅字,上有“沉著痛快”之句,語出《朱子語類》,是說讀書之法的。

       吳小東老師在學生時代曾寫過詩,也曾年少輕狂,後來讀到一本唐詩選注,發覺這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七八年前開始讀經,他說,並非是受“國學熱”的影響趕時髦,是自己內心感到有需要。

       他有很長一段在初中教語文課的經歷,非常瞭解當下語文教育的弊端:簡單、淺薄、虛假、駁雜。他以為,中國道統與固有學術,其實自清朝就已經失墜,而1912年蔡元培廢除讀經科更是一個重大決策失誤,這才發生近代以來的萬千亂象。在他看來,欲掃除亂象,必正本清源;欲正本清源,必自讀經始。這自下而上的“撥亂反正”,正是推廣讀經教育的意義所在。

 

私塾教育是為了培好根本

       三人行家塾創建於20083月,現有學生14人,老師7人。學生按照年齡被分為大、中、小三個班級,不同的班級安排設置不同的課程,但是誦讀經典是最重要的。

      雖然置身農村,私塾裏的孩子一般都來自城市中高收入家庭,幾乎沒有村裏的。這或許跟這裏高昂的學費有關,每年兩三萬元,與私立幼稚園的學費相當。但是與私立幼稚園不同,在三人行家塾,孩子們看不到電視、電腦,玩具也非常簡單,多是就地取材的“土玩具”,這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很多影視、網路、電子遊戲、卡通漫畫等對孩子的干擾。

       私塾裏的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吃飯之前,他們要先雙手合十,念誦“感謝父母賜給我生命”等祝福的話語,念誦完畢,等待老師夾第一筷,孩子們才開始吃飯。早課前要向孔子像鞠躬,見到老師、長輩也要鞠躬。私塾教育採用師徒相授的方法,師徒朝夕相處,因此感情很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6歲左右的孩子為例,清晨6點孩子們起床,讀半小時的經文,梳洗、早餐後,上午繼續兩個半小時的經文誦讀,然後孩子們可以隨意玩耍。午飯和午休後,孩子們要練習40分鐘書法,繼續讀兩小時經文,然後練20分鐘太極拳。晚上孩子們被安排讀英文,然後有半小時自習。這就是在私塾就讀孩子的一天。

       孩子們每天誦經時間長達5小時以上,老師每日會檢查背誦情況,但是不考試也不記分。讀書的次第是這樣的,讀完了《論語》,再讀《大學》、《中庸》、《孟子》、《五經》、老莊,直至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經的孩子表達方式都別具一格。一次,小班組織春遊,剛出發沒多久,一個叫朋宇的小同學就開始念叨“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他念叨了好幾遍,老師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想吃東西了。

       私塾招生沒有年齡上限,有的孩子因家長或自己熱愛國學,一般從兩歲半起就被送來了,等到了上學年齡可以選擇回到學校;有的孩子則是因為無法適應體制內的學校生活,才來接受私塾教育。18歲的房廣是三人行家塾的第一個學生,如今已經在這裏讀了3年書,當初他因為不適應學校教育來讀私塾,脾氣很暴躁。現在他的學習興趣很大,性情也發生了改變。他說,讀經對心性的影響,有時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基礎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讓孩子成為人格健全、文化底蘊深厚的人,基礎教育只是建體,好比蓋房先築地基,種樹先培根本。建好了體,不怕沒有用。”吳小東說。

 

 民間的“教育自救”

       現行體制內教育為人詬病已久。無論廟堂還是江湖,都在努力尋求解決之道。儘管社會上對私塾教育褒貶不一,但私塾中的成功案例,還是讓那些在教育體制中找不到北的家長和孩子看到了希望。

       在私塾生的圈子裏,有一個傳奇——“私塾女孩”顏詩耘,她曾經兩度輟學,前後接受了4年私塾教育,最終從一個‘差生’成長為一個優秀學生,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她的成功為很多私塾生指明了方向。再過幾個月,房廣也打算找個學校補習功課,備戰明年高考。他對自己很有信心。

      吳小東說:“孩子在16歲之前可以完全不理會高考,到16歲,若想參加高考,再以23年的時間集中精力衝刺。顏詩耘的成功說明這樣做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目前協調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矛盾的最理想模式。”

       據統計,光是在鳳凰嶺山下就有3家私塾,而整個北京大約有十家左右,就學的學生達兩百多人,全國的私塾則不知道有多少。

       可以看出來,私塾的出現不是復古,而是源於對體制內教育的不滿和無奈。這些民間自辦的私塾,完全脫離現行的應試教育體系,被稱為民間的“教育自救”。有學者甚至認為,“兒童讀經教育”可能成為近百年來繼“五四”運動以後影響最廣大、意義最深遠的一場文化運動,它糾正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偏頗,把教育拉回到正常軌道。

       不過,這場來自民間的“教育自救”,道路並不平坦。以三人行家塾為例,就存在硬體設施不足,經費不夠,沒有合法身份等問題。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尤其是一些有實力家長的支持,這些問題正在得到改善。在吳小東看來,一個讀經的孩子,不管他最終能不能上大學,他已經學到了一生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文化精華,他在社會上無論怎樣都會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政府和社會要對私塾多一份理解,讓私塾有一個寬鬆、自主的發展空間。

       從三人行家塾出來,又重新回到紫陌紅塵中去,息交以絕遊,世與我相遺 ,於我終究是個夢。私塾,對大多數人來說,似乎還很遙遠。

                                             (雲瑞雜誌2011年第6期)

 

  • 上一篇: 学生念论语背子曰 日本疯孔夫子
  • 下一篇: 部分家長將孩子送進私塾學習中外經典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