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音乐背景配合的导读课课例
《大学》与《高山》
这是一节导读课,音乐教育的重点不在体会节奏和旋律(但也应注意),而是文、乐相通的整体氛围。应该特别认识到的是,这种不加许多花样,诚敬、平实、自然的课堂气氛是基本的,同样非常重要,使学生能在轻松、简单、愉悦、平静的方式下渐渐进入某种思索状态。 《高山》的专题欣赏课,要求对音乐深层次内涵有所理解,较为适合对古琴音乐已有一定认识的高中及大学生,但小学、幼儿园或家长在孩子每日的听音乐时间仍当按顺序播放,以利于儿童耳濡目染、熟悉亲近。 教学目的 1、熟读《大学》,能够背诵。 2、欣赏《高山》,能够记忆,一放即知。 3、在相关的音乐背景中诵读经典,使学生从潜意识上加深对经典的体认与“理解”。
教学过程 1、先在老师带领下熟悉文句,由熟读到背诵,整个过程都在音乐背景下完成。 2、单独听音乐,识别乐器,本节重点是古琴。记住古琴的外形、音色。作为中国音乐的代表乐器,古琴方面的知识内容很多,可以分阶段来介绍,或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接受能力选择介绍。 3、请小朋友自己和乐背诵,并要求他(她)注意文、乐节奏大致相和。 4、分组对诵,加深印象,让每个小朋友都能积极参与。 这个教学过程与下一节“《笠翁对韵》与《秋风词》”大致相同,只是在引导儿童的注意力上更少关注作为背景的音乐本身。 可供参考的方案还有: 《论语》、《中庸》与《春晓吟》、《文王操》等; 《老子》、《庄子》与《水仙操》等。
(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