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應之
“私塾”這一古老的中國教育模式,2006年因“孟母堂”事件重新回到中國人的視線。作為一個“現代私塾”,“孟母堂”為全日制,“四書五經”為主要學習內容,並兼及外文經典、數學、古典音樂、書法、武術等。
本著“讀書為己,成才為國”的辦學理念,它不同於體制學校的教育模式,採取的是讀誦、默寫、解經等一系列看似枯燥、嚴苛的學習方式,實則是最為完滿的人文教育模式,將傳統的文化深契於心地,質以明明,文以昭昭,斐然而成君子。私塾以其篤實而飽滿的人文情懷吸引愈來愈多的家長重新思考教育,判斷教育的得失,思索人文教育對子孫、對社會的重要性。他們對私塾教育的關注及對私塾一往情深的加入,使得中國私塾的規模迅速擴大,全國已超過一千餘家私塾,尤以北京和廣州兩地的數量為多。全國各地紛紛成立“私塾聯誼會”。“現代私塾”不僅在大陸方興未艾,在臺灣乃至歐洲皆得以相應,由德國起始的“中國私塾”或將成為繼海外“孔子學院”後又一支重要的中國文化推廣力量。由於私塾確實可行的教育理念,及健康的發展方向,國家層面已經給於高度的重視,2014年7月1日的《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充分肯定“現代私塾”為中國教育的有機構成,並敦促相關部門早日出臺政策,以保障現代私塾的健康發展。
由“現代私塾”所倡導的讀經教育以及由“現代私塾”所呈現的積極的教育成果,也已深刻的影響到了中國現行的教育制度。今年3月教育部出臺了《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要將傳統文化在中小學及大學中滲透以完成中華民族人文心靈的重建,國家正在鳥巢附近修建“中國國學中心”,各大學院校相繼成立的“國學院”、“國學教育研究院”、“經學研究中心”等,以及民間各類的書院和各類的學術團體都是“現代私塾”積極良好的呼應者。與此同時,中國文化的時代復興使得全民重新尊重文化,嚮往文化,以仁德為人格,以誠信為品行,有豐富的人文情懷,並能以高度的東方審美參與21世紀世界文明的創造,這已成為中華民族必然的價值追求,而這樣的價值觀的實現,不可能離開傳統文化的薰陶,其代表人物一定是飽讀詩書、文禮兼備、言語成章,行止有禮,謙而樂群的高尚讀書人。這也將予“現代私塾”以廣闊的社會文化需求背景,其予“現代私塾”的推動是顯而易見的。而經濟崛起的中國需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活力和魅力、中華文化應該具有的文明創造能力,也為“現代私塾”所將造就的文化人才提供了施展抱負和服務於社會的機會。
現代私塾的春天,您感受到了嗎?
發佈時間:2014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