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佛教的孝道思想

【字体: 字体颜色
 

资料来源:中国佛教新闻网     作者: 南怀瑾     时间: 2008-12-31

    中国的文化与社会,也同其他国家、民族一样,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大多数人都有宗教信仰,近百年来,以佛教为例,其中充满了新旧文化冲突和东西文化相互激荡所产生的怪现象。中国有许多人信仰佛教,但是却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什么?把上帝、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等等,一股脑凑在一起礼拜。

    一些年青人,因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跟着信佛,但是在公共场合又怕被别人知道,怕人笑话。上寺庙去游览,如有朋友在一起,彼此虽想烧香或者磕头,却又不好意思,只好装成一副我不迷信的样子,悠哉游哉,等到同学走开时,赶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偷偷磕两个头,爬起身来,转头就跑。

    诸如此类的现象普遍得很,那么多的人热衷学佛,也不见得就是佛教兴盛发达的好现象。那么你说这个佛教就此衰落下去了吗?似乎又不然,因为目前学佛的这一批人,事实上还真不少,佛教当前的境遇就是这么地尴尬,这么地奇怪。

    其实,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的一种特殊现象。平常读书人讲的是孔夫子、孟夫子的伦常之道,反对佛教、道教出世间法的做法,因此便有人在自家门口贴一张僧道无缘的纸条,表明是儒者的立场,和尚道士到了门口一看,自然晓得这一家免谈,自动走开。以前有句土话:和尚进门,不要钱,就要人,要钱是化缘,要人是把你家孩子带去出家,这个划不来,一般家庭都怕。事实上,中国所谓儒家的知识份子,尽管表面不赞成佛教道教,但是骨子里往往免不了对于这二家形而上学的向往。

 

    “僧道无缘的说法究竟从何时开始呢?从唐朝起就有这个迹象,到了宋代更为明显。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为了反对唐宪宗迎取佛骨供奉,闹出了一场风波,可以作为代表性的例子。什么叫佛骨?即是平常所谓的舍利子。那时自唐太宗及武则天以后,唐朝的皇帝,大多数都信彿、信道,很重视佛陀舍利子的供养。唐朝皇帝虽奉道教为国教,那是因为道教的教主太上老君同他们一样姓李,不得不捧为国教。一代美人杨贵妃信的是道教,曾经正式受过道家的传戒仪式——受箓,因此唐明皇也跟着去接受道教的戒仪而受箓。至于武则天,那更是既信佛,又信道,像平常我们念《金刚经》,经文开头四句偈子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正是这位高高在上的女皇帝作的开经偈。并且,中国的许多大寺庙,也都是她那时候以政府的力量修盖的。譬如中国内地许多石窟那些大佛像的艺术杰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武则天喜欢修大庙、造大佛,一而再,再而三,结果将国库的金银财宝都快花光了。宰相狄仁杰、御史张廷圭、李峤等都看不下去了,纷纷奏谏,劝告她说:皇上,你要造佛寺佛像那很好,这是大功德,但国家财政,不能再这样耗费了。虽然你是皇帝,一下命令,要修就修,但是也要给老百姓们有机会作功德啊,他们能出一块钱也是植福修德,以后你要修庙,造佛像,何妨让民众大家捐钱来共襄盛举呢!武则天一听有道理,才稍有改变,如此就给国库节省了不少开销。

    看看中国那些大佛的建造工程,都很惊人。当年在四川,看到嘉定的大佛,佛头高高在山顶上,佛顶可摆上十六个人吃饭用的大圆桌,绰绰有余,而佛足则伸到长江水面,人从下面抬头往上看,帽子都要掉下来。像这样的工程花费,非常可观。就在这些种种佛教的形式问题上,韩愈开始反对佛教。当然,他有他的道理,你皇帝信佛就信佛,但不必为了迎接一颗佛的舍利子到宫中供养,便让全国劳师动众,浪费大笔金钱,这样只怕国家会弄穷了的。

    另外一个反佛的理由,是反对出家的人无父无君。中国儒家文化反对信仰佛教,这四个字便是最大的理由,最大的罪状。到了宋朝叫得最为激烈。他们认为一个人出家修道,连父母都不顾了,这是无父,还算是人吗?甚至无君,连国家也不要了,那更是要不得。古代男子一出家便免服兵役,什么都不管了,出家前犯了罪,出家后规规矩矩修行便不再深究。并且早期的僧团不从事耕种生产,生活所需皆靠化缘而来。这一切,在我们历代的文化人眼中,认为是一种莫大的浪费。

    但是,除了上述两个理由外,佛教所提出的其他哲学道理、修行法门,许多读书人都反对的很外行,而且就各方面来看佛学,都显得精湛圆明,博大深入。可是儒家知识分子,一直把出家修道这回事,纳入是无父无君的大不韪,当做是不忠不孝。那么,佛教在伦理上,到底是孝还是不孝呢?

    实际上,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文明就是孝道。所以古代臣子对皇帝上有关文化或社会风气的奏章,如果这个皇帝很倔强,有不是的地方,不肯纳谏,便往往说出一句很严重的话:圣朝以孝治天下,用来给皇帝当高帽子戴,使他无法胡闹,乖乖做个好皇帝。

    的确,中国文化最宝贵之处在于提倡孝道。对于那些西洋来的外国朋友,我常说:你们西洋以基督教为主的文化,是丁字架文化,我们东方文化才是道道地地合于十字架的形式。什么道理呢?西方文化偏重父母爱子女,而忽略了子女长大后对父母的孝养,只要儿女一成家,男跟女、女跟男,夫妻一对,其他兄弟姐妹都不大管,代代如此,这不是后代和上一代接不上去,缺了字上面那个部份,成了字了吗?

    而中国,上自自己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一直通到久远前的老祖宗,乃至佛菩萨、上帝等等都包括在内;下则由自己传至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千代万代,生生不息延续下去。并且横的关联,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同样需要仁爱,形成一个完整的宗族社会,纵横交错,恰是字形的文化。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也差不多削成了丁字架的形象。我有许多好朋友,大部分上了年纪,七老八十的,虽然地位钱财不缺,儿女三五个的不在少数,也都受了高等教育,拿到硕士、博士等学位,却一个个飞到国外,再也不回来了,独留两老口子躺在医院不能动。老太婆和老公公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彼此抱怨一阵,生了那么多儿女,读了都么多书,又有什么用?然后,双双对坐,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日子一天一天这样过去,唯一的好朋友,便是电视机来陪伴。你说这有多可怜,多悲哀!

    我们的孝道文化有几千年历史,同其他民族文化不同。这孝道文化从哪里来?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宗族社会来,古代维系这大家庭社会的中心力量就是孝道。孔子的学生曾子还因此著了一部重要的书籍,叫做《孝经》,作为孝道的典范。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孝子呢?真正的大孝子,不只孝顺自己的父母,还要能孝顺天下人的父母。所以我常常同一些人说:你不要把自己的儿女看得那么重,天下人的儿女都是你的儿女,天下人的父母都是你的父母,为什么不能将自己的心量放大呢?如果将心量放大了,以天下人的父母为自己父母,以天下人的儿女为自己儿女,那该多好!

    这正是《孝经》的根本道理。真正令人钦佩的孝子,其行止如何?大孝于天下。这种精神同佛家要救度一切众生的菩萨行愿,正好不谋而合。并且孝与忠也是同样一回事,国家危难时,顾不了自己父母,勇敢地做个忠臣而为国牺牲,一点都不后悔,这也是孝,孝自己的国家,孝自己的民族。《孝经》的意义太广大了!

    释迦牟尼佛是绝对孝顺父母的。佛经上记载,佛要出家,父亲不准,要他讨了太太才可出家,他只好顺从。娶一个不行,要娶两个,他也照办。后来还要为他家生个儿子传宗接代,也同样没有违背父王的旨意。到最后,一切要求做到了,他父亲再也没有话说了,佛这才在夜里离宫出走,到各处参访名师,探求人生真谛。后来,佛的父亲过世,佛亲自回来举丧,一定要亲自为自己的父亲放入棺木中入殓,然后和他的儿子罗侯罗、堂弟阿难、难陀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上他自己经常讲经说法的地方灵山安葬。像这样合情合理的做法,你说释迦牟尼佛是孝还是不孝呢?

佛教之所以能在中国传布,迅速而普遍地为中国民间社会所接受,正是因为它是一门重视孝道的宗教。中国佛教第一本讲孝道的经典《父母恩重难报经》,是在后汉时期(约西元一八九年间)安世高翻译进来的。假使没有这部经的翻译,中国知识份子是会起来抗拒的。他们一看《父母恩难报经》,原来佛教文化也是讲究孝道的,和中国固有文化精神同路,二者便自然合流了。

 

  • 上一篇: 楊振寧背誦《孟子》
  • 下一篇: 皮介行:呼唤经学回归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