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04潇湘晨报 湖南一校长让儿女在家自学 称还给孩子幸福童年

【字体: 字体颜色

“逃到家里上学”是对学校教育的社会型批评

厦门晚报

14日《潇湘晨报》报道,湖南一个叫赵雄的校长让儿女在家自学,称给孩子幸福童年。女儿小玲只读了7个星期的小学、1年初中、1年中专,其余的时间都在家自学;儿子小明今年11岁,只上了2年幼儿园,便一直在家自学。赵雄把这种教育方式比做练童子功

许多人都问赵雄,为什么要把孩子放在家里学习而不是去学校呢?赵雄说,我并不是不让孩子去读书,去学校学习还是在家里学习,我给了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你可以去学校学习,也可以在家里学习,现在不想去学校,任何时候想去都行。

赵雄的态度是,把孩子当成人看。在我看来,赵雄的行为与其是一种选择,不如说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逃避。将学校和教育制度当作了扼杀孩子创造性的空间,当作了面目可憎的水泥脑袋。孩子应该得到的幸福童年和精神发展不够自由畅快,所以,选择了逃避。

作为国家兴办的学校教育,是一种在历史实践和教育进化中自然选择出的社会合理性构成,它有稳定合格的师资、教育思想和育人氛围,极大地提升了教育效率,节约了社会资源。可这些年,随着教育功利化的加重,教育传统、教育精华越来越受到挑战,教师职业道德被物化和交换关系取而代之。从孔老夫子那里传承过来的对话式课堂模式、点拨式教育互动却被填鸭式教学取代。

新鲜有趣的教育改革表面看非常具有成效,平时教育教学根本没机会品尝。如果再加上学校的封闭管理、半军事化管理、出入校门实行准入准出制度等,教育社会功能越来越成为看守角色。学校成为失乐园正规学校的制度化缺失越来越严重,突出表现在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日益强大,而教育功能日渐凋零

儿童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有权利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但学校教育却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学生不得不选择逃避。

逃到家里上学,可能会让孩子在主流体制教育学科考试中不太擅长、缺乏平行教育和伙伴教育,可在没有功利污染的环境中,孩子自我发展、自我教育却得到了激活。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更加强化孩子的责任感、精神自由和灵魂平等意识。就像对待电子游戏,通常的教育方式就是堵截,或者是威逼利诱,而赵雄却让孩子疯狂玩个够,而且玩得大病了一场,得到了身心苦痛和幡然悔悟,提升了深层的自治力、自制力。这种唤醒比威逼利诱高明得多。

这种学生可能会缺乏分数竞争力,可在负担减轻、安全保证、人格发展和人文发展取得的巨大进步,应该引起学校教育的反省。据报道,总体看,在家上学的孩子,各科目都比在校生强30%左右,而且他们的学习科目和范围广,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也很强,所以不少美国大学特别愿意招收从家里毕业的孩子

在家上学作为教育叛逆,已经成为和学校教育分庭抗礼的教育构成。台湾省已经在法律上给予了认同。据美国教育部统计,全美至少有110万名儿童在家上学,而在10年前仅有36万名。有人提出,应重估在家上学的优势: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适合孩子。

中国在家上学现象的出现、增多,不也是在强化教育不信任、适应国家教育趋势吗?当然,作为一种教育新尝试,在家上学与《义务教育法》还存在分歧,但是在家上学、私立教育都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从而增加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从理论上说,家长拥有对孩子接受什么样教育的选择权。按我国目前的法律,在家上学属合理不合法,但这一现实本身并不合理,也是可以改变的。杨东平教授指出:完全可以通过地方立法积极地参与这一过程,推动学习化家庭和学习化社区的构建,满足家长、学生对教育的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要求。同时,如何调整学校教育举措,如何吸引孩子们重新返回校园,得到快乐和自由发展,这个重要的教育命题,教育专家们不能熟视无睹了!(耿银平)

 

绍南文化预告:2007年,“中国在家自学与私塾教育研讨会暨经验交流会”将在上海举行,读经教育首倡人王财贵教授、孟母堂家长吕丽委老师等国内在家自学及私塾负责人表示,支持并将出席该会议。详情请关注本站3月底公告……。

上一页  [1] [2] 
  • 上一篇: 07年01月07日生活新报 昆明私塾学生全日制读传统经典
  • 下一篇: 隐居终南读经书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