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01月07日生活新报 昆明私塾学生全日制读传统经典

【字体: 字体颜色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function copyurl(){ var cstr=""; cstr+="\r\http://edu.qq.com/a/20070107/000012.htm"; cstr+="\n"; cstr+="昆明私塾学生远离现代教育 全日制读传统经典"; window.clipboarddata.setdata("text",cstr);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pyme').value='网址已复制,发给好友共享本文'; //settimeout("document.getelementbyid('copyme').value='点击复制本网址,发给好友共享本文'",3000); } </Script>

昆明课外读经班 现代教育与经典教育是互补的

昆明文庙,参天的古树,朱红的院墙。明生书舍就在大殿的侧面。两层水泥楼的平房。明生书舍在一楼。与私塾不同的是,它的读经并非全日制,家长在晚上或是周末的时候把孩子送来接受传统文化经典教育。

明生书舍的创办人罗明生认为孩子读经与现代的学校教育应该是很好的互补。在读经班虽然老师和学生在读经的时候不用身着汉服,但是所有进来的孩子在上课前都要向孔子像鞠躬,向老师鞠躬,教室的一角还放着戒尺与醒目。

家长跟孩子一起读经

1220日晚,入冬以来昆明最冷的一天,走在街上随处都是蜷缩着身子的男人和女人们,只不过由于天冷,走在街上的行人相对以往少了不少。但是在明生书舍内却依然人声音鼎沸。西方音乐在书舍里弥漫,但是声音并不大,隐约入耳。教室里书声朗朗,20来个孩子、一间教室。外面是等候孩子的家长,有的也在外面跟着孩子一起默念。因为读经班有要求,不只是孩子学习,家长也要跟孩子一起学习,在家还应该教着孩子念。

这个晚上念的是《弟子规》。彼说长、彼说短,不关己、莫闲管;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老师用教鞭在指挥,下面的孩子大多56岁,其中还有一个意大利的小姑娘,母亲是中国的,虽然母语是意大利语,但中文也讲得不错。在教室里她是坐得最端正、念得最用功的一个。

老师教了5小篇内容,大约400多个字。孩子的记性都很好,教几篇,自己念念就能背下来了。比如凯娜(意大利小姑娘)90来字的内容读两遍以后就能背出一半。说完,王芳老师又补充了一句。虽然这些孩子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而且很多字也念不出来,但是背下来以后再次见到这样的字的时候,读音自然也就随之而出了,根本就不用教他们识字。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碰到什么事情的时候,古文里的句子也自然运用上了。王芳老师就给我们举了这么一个例子,那就是有一个小孩的父亲天天喝酒,有一天晚上这个小孩不睡觉就在那等着父亲回来,父亲回来以后他走上去说了一句话,说完那句话就回房睡觉去了,那句话就是饮酒醉,最为丑

按照学习的进程,读经班的课程中融入了很多传统文化的经典。最先从《弟子规》、《三字经》、《朱子家训》、《千字文》开始,罗明生一再强调,《弟子规》相当经典,融入了四书五经中精华的东西。而在此后的学习中还囊括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庄子》、《易经》等多部经典。

学古文但是不复古

明生书舍大厅正中间的墙上挂的就是一大幅的孔子像。孔子像前两米左右的位置有一红色的“t”字标志,孩子们在来上课前需先在孔子像前站端正了,两脚立在“t”字的两边,然后向孔子像鞠躬。看到老师时再向老师鞠躬:老师好。看到长辈还要鞠躬。王芳老师介绍说,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让孩子向他人表达谢意很重要。孩子不能忘记四个字:知恩报恩。报父母养育之恩,报师长教导之恩。所以孩子在鞠躬的时候还被要求先把心态放平和,跟对方对视以后再弯下身去。

我们办读经班注重的就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罗明生说,所以这些传统教育中的礼节被保留了下来。但是我们不复古,比如要求老师和学生穿上汉服上课,那只是一种形式,我们更注重的是内容。王芳老师说读经班对孩子的收获就是懂规矩,懂得什么是孝。最长三个月,孩子的心态就会发生一个转变。

教室里的布置倒真有点像古时的私塾,朱红色的桌子,高高的椅子。教室内还有与现代学校截然不同的教具,在教室的右侧放着戒尺和醒目。如果课堂纪律差的时候,老师就会用醒目拍桌子。而在有学生不听话时,就要接受戒尺的惩罚了。这些仅只是起一个震慑作用,并不是说要体罚学生。当我们的学生犯错时,老师会把戒尺给他自己打,后来孩子自己犯了错误就会自己上来拿着打手心了。在进到明生书舍时,孔子像的前面正站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对着孔子像念念有词。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小男孩子在向孔子行礼。后来才知道,因为小男孩在课堂上捣乱,被罚出来对着孔子像背《弟子规》。

在教室的另一侧放着一面鼓,学生在读经时用来控制读经的速度。这一天击鼓的是班上的小班长,因为在之前她就跟老师说她已经在家练了好久了,她要求击鼓。踩着小班长的鼓点,孩子们读得很有节奏。

小学一年级以后就弃学读经

早上7点多,昆明的天还没有亮,整个城市还笼罩在黎明前的黑暗当中。李一婴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就起床了,早上她通常有两种选择,一是读经,二是练习书法。只差《孟子》和《尚书》了,其它的也都背得差不多了,而且对于现在这些书,师父也只要求熟读就行,并不要求全部背下来。

早餐以后,李一婴可供选择的就更多了,比如绘画,她现在正在临摹一些国画,花啊、草啊的。也可以练练古琴。而围棋她学的相对少一些,她说围棋10岁的孩子学比较好,她已经过了年龄了。而在中午或傍晚的时候,干一些家务活也是她的必修课,比如扫地、洗碗,而在她10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干家务活了。

吃完晚饭是8点半左右,晚上可以看电视,但是房间里的电视都没有接有线电视,只能放碟。比如看看《大长今》或是其它一些传统文化方面的影碟,还包括考古类的和国家地理等。《大长今》现在也比较流行啊?为什么师父会给你们看呢?”“可能《大长今》还是比较励志的吧?

李一婴的房间就在进门口的右手边第一间,房间里也放了一个书架,上面摆了满了书。除开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以外,我最近还在看《沈周画传》等。李一婴戴着幅眼镜,有600度。小学上了一年级以后就没再上学了,所以在问到现代的学校教育与她在乾元堂的学习最大的区别时,她说在小学的时间太短了,那时又小,已经没有印象了。但现在读经已经融入到了她的生活里面,因为也没有别的事情,不需要大人催,也无所谓喜欢不喜欢,写好了一贴字自己也就很高兴了,读经的时候,虽然文字并不一定全都能理解,但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脱离那个轨道。

反正我不会再回到学校里面去

其实从乾元堂步行几分钟走到山脚下也就是昆明城区了,在昆明呆了这么几年,她对这个城市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李一婴也经常会上街去,比如去买写字用的纸或其他一些必需品,也经常会一个人去。她说她反正走不丢。16岁的女孩正是对新鲜事物有浓厚兴趣的时候,比如街上又流行听谁的歌了,比如今年又流行穿什么衣服了。但是李一婴对此一无所知,她说自己的偶像就是师父,对于穿什么衣服啊,她都很随意,上街的时候看到什么穿得合适就买什么,而一年中也难得买几次衣服。

78个孩子呆在一个处在闹市但又避开闹市的地方,成天面对的是《三字经》、《庄子》、《孟子》,与外界没有过多接触的他们会不会在今后的为人处事上变得孤癖呢?不会。李一婴肯定的说,她说反而是她还经常开导那些在学校里面的学生,因为不少小孩现在心理关闭得很紧,加上又是独生子女。一些孩子来到她们中间以后很难融入,自己一人玩一些外面的东西。在说话的时候,李一婴用了外面这个词,很显然,在她的心理,已经把乾元堂自己所在的世界与学堂外的世界进行了严格的区分,她说外面的东西对她没有诱惑力。而在日常的交往中,她更愿意与比她大的人交流,她说其他的孩子太少小了,不好交流。而在记者与她的交谈中,她的言谈举止的成熟度都超过了她16岁的实际年龄。

李一婴的古琴弹得好,她现在不只自己练,她还经常会跑到其他地方会去教人练,比如去广西南宁。一个人坐着火车去。通常一次教五天,一个班10个人左右,教完自己又坐着火车回来。

未来?面对未来,这位16岁的女孩并不迷惘。她说反正自己不会回到现代教育的学校里面去,她的将来也就是延着这条路走下去。书法练好了可以传下去,古琴也是一样,而且这一块还很需要人。至于将来是否会学外语和计算机,我想如果用得着的时候也会学。那些东西我要学起来肯定也会是挺快的。对于这一点,李一婴非常有自信。

家长说:我四岁的孩子会主动帮我干家务了

在文庙内的明生书舍大堂内,昆明的朱女士在教室门口踱着脚步。里面的老师正在教孩子读着《弟子规》,朱女士的孩子四岁,虽然还小,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坐在教室里念着,虽然很多字他都还认不全,而且也明白不了其中的意思。

明生书舍开有读经班,课余的时候家长送孩子过来读经,读经指的是读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所以要把孩子送来,朱女士说主要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多吸收一些传统文化。而孩子来了这里以后感受确实也很好。虽然只有四岁,但是他已经看到了自己孩子的转变。我的孩子对我们更有礼貌了,见到他的父母会鞠躬,说父亲好、母亲好。回家的时候会对自己的母亲说,我要爱幼儿园的老师,还要爱其他的小朋友。现在在家看到我在干活时,会主动过来帮我,比如挑菜什么。懂事多了,懂得了爱父母,也懂得了体贴父母的艰辛。这样的转变,让朱女士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朱女士其实自己也在读着这些经典,跟孩子一起读,在家教孩子读。

  • 上一篇: 上海杂志《为了孩子》丁方:记者亲历现代私塾“孟母堂”
  • 下一篇: 07-01-04潇湘晨报 湖南一校长让儿女在家自学 称还给孩子幸福童年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