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儿童读经

【字体: 字体颜色

 

如今,小学语文界悄然掀起了一股读经之风,所读内容也渐从唐诗宋文扩展到四书五经。曾被五四诸贤批得体无完肤的文言,现又被当今孩子用稚嫩的童言演绎:“挟泰山以超北海……”“人之初,性本善……”漫步校园内,耳边总能听到这摇头晃脑的读经声,一时恍若星转斗移,前尘往事,斑斑驳驳,俨然置身于旧时私塾之中。福耶?禍耶?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不可否认,《诗经》、《孟子》这些曾在世界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古老华章,已渐渐被我们遗忘。在时间的长河中,她们只是如断玉碎珠般偶尔闪现几下残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先人轻轻的吟唱远矣。如今,我们重拾湮灭的辉煌,捧起丢弃的黄卷,只是我们还能找到回家的路吗?

断裂的文言教育显然已割断了孩子与古典记忆的脐带,现在的他们读白话文作品,用白话文写作,他们的语言世界是拖沓、冗长、慢悠慢悠的。故精致庄重的文言世界对于他们,是陌生、冰冷的。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庄子》这篇寥寥二十二字的寓言是如此惊心动魄,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独幕悲剧。与萨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比,也不遑多让。毋庸置疑,离开了绵延数千年的经典诗篇,我们显得无所适从,失去了本民族的文化之根,面对曾经的精神家园,我们不知如何栖居。但,我们的孩子怎样才能走进文言这另外一套语言系统,品味语言极致的张力呢?

于是,我们让学生读经,在似懂非懂中,他们记牢了《三字经》,甚至还有更长的《诗经》选段。我们试图让他们触摸到远去的风声蹄影。但去了的永远去了,我们在苦苦寻找的家,不复是那戴着峨冠,驾着长车时离开的家了。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钢铁世界成了我们新的家,这又如何呢?它决不会妨碍我们怀着古典的心情读书,读那些珠玉般圆润的语言。

爱好古文且学之游刃有余的,我们可以做个点灯的人,就像斯蒂文森笔下的李利一样,在黄昏的街道中,登上梯子,点燃路边的灯,照亮蒙尘的经典,让他们掀开厚重的书页,在古老的吴歌余韵中沉醉。对文言有兴趣但学之吃力的,我们是高明的裁缝,剪一段《孟子》,缝几片唐诗宋词。虽然只是些记忆的碎片,可维系的是那如丝如缕的文化气脉。

但我们不会让孩子幽禁在教室一方,整天用棍棒逼着记诵大段大段的文言,决不。范进苍老呆滞的脸庞,孔乙己酸涩迂腐的身影,至今仍在我们面前晃动。没有任何理由,让孩子们身上留下他们悲剧的痕迹。用“读经”的态度读经,只会让孩子远离经典,背叛经典。

完成作业后,在斑驳的树影下,手执书卷,三三两两,或坐或立,或高歌或低吟。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才是我们期待的读经图。何须苛求,何须命令,毕竟孩子们与古典文化的距离远矣,他们稚嫩的肩上本不应担着我们曾抛弃过的文化重担,他们是可以用怀疑的眼光,批判的眼光去读一切的经典。

 

  • 上一篇: 亟待改变的农村精神风貌
  • 下一篇: 陈丹青:我不想再玩下去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