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该何去何从

【字体: 字体颜色
 

摘自《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  201258  10460

 

引子:一度消失的私塾,在现代化都市中悄悄地“复活”。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与对教育制度的失望,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获得纯粹的国学教育。因此,现代私塾因运而生。但是,这也意味着很多孩子放弃义务教育的既定途径,走上了一个风险与诱惑并存的道路——或能学到纯粹国学知识,或因另辟蹊径,被排挤在主流教育世界之外。私塾的争议,被赋予国学复兴的寄望,又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既是教育多元化的希望,又遭遇体制之胁迫。私塾何去何从,这是本期思与辨关注的内容。

 

主持人:马立明(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宾:熊丙奇(上海21世纪学院副院长)

         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

         孟丹梅(深圳鹿鸣学堂创办人)

 

私塾与现代义务教育可相互取善

主持人:从教育理念上看,私塾能取代现代义务教育吗?为什么?

熊丙奇:按照学校的定义,过去的“私塾”其实就是现在的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在任何国家,保障义务教育都应是国家的义务,这才能保障受教育者平等的受教育权,私立学校也可承担义务教育,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可以给受教育者提供差异化的选择。

孟丹梅:我认为私塾不会也不必取代义务教育。因为就教育的形式来看私塾与体制内的义务教育各有所长。私塾以小型为主,故教育形态更灵活,每个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会更充分地享受因材施教与随机启发。因父母与主教者教育观念一致,对做人与为学都会同时并重。

而学校虽因群体教学难免粗枝大叶,又因以分数为导向,难以兼顾道德人品的熏陶启迪。但随着教育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体制学校必然会有所触动,如果与体制外的私塾能够相关取善,尽可能地回归人性而做教育,握有财政支持及众多教育资源的体制教育,当然可以作为主流形态惠及更多学子。

 

私塾教育内容是否过时?

主持人:有人说私塾教育的内容已经跟不上如今的社会发展,你们怎么看?

孟丹梅:这些质疑,是国人的文化侏儒症的表现。经者,常道也,穿越时空具有永恒之价值。虽事发于古代,而理却可指导于现世。私塾读经,并不是事上的复古,而是理上的人性复苏。更何况现在的私塾东西经典共容,科技与人文兼修。既重视人性的德与慧的全面开发,又遵循人性的发展历程全程施教。这样的教育不但跟得上时代,培养出来的人才甚至可以引领时代,创造历史。

熊丙奇:如果还按照旧时的私塾办学,其教育价值理念、教育内容,与现代社会脱节是必然的。不管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还是民间机构举办的私立学校,都应该有共同的教育价值追求,即培养合格的公民。离开了这一价值,很难培养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

陈和:这已经是事实。私塾的教学内容难以跟上时代要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私塾自身的经营机制上。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内容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因此这一客观现实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或者由新的教育工作者,来取代旧的教育工作者。在义务教育体系中,这一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义务教育是公办教育,政府有足够资源不断引入新的教育工作者,实现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但私塾却有运营机制的制约。私塾先生又是私塾的产权所有者,也就是一种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教育机构。容易出现私塾先生知识结构老化,却无法替换掉私塾先生的局面,因为私塾先生是私塾的所有者(也就是老板),自然不会自己炒自己的鱿鱼。因此私塾自身的这一特性决定了其教育内容难以跟上时代,也注定要被现代教育(义务教育)所取代。

 

以立法助私塾走出“灰色地带”

主持人:如何定位“私塾”呢?它是义务教育的补充,还是迥异于义务教育的另一条道路?

孟丹梅:现在的私塾分两类,一类是定位在6岁以下以开蒙为主,或是可以读到十二三岁接轨初中或高中,或再大一点出国留学。另外一类是父母本身就打破了对文凭的迷信。宁肯让孩子多些时间进德修业,德才兼具,也不愿浪费时间让孩子去为一个空的文凭读一个也许一生都不会去做的专业。我觉得,前者对于义务教育是一个补充,后者则可另辟一条民间的教育之路。

熊丙奇:私塾从性质上讲,就应该是一所私立学校。那种以为把教育机构称为“私塾”,就可以规避法律法规管理的想法,是有问题的。

在我看来,我国的学校,可以根据举办者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学校;二是民间资金举办的私立学校;三是家庭自己“举办”的家庭学校(即在家上学)。现在有的私塾称自己是“在家上学”,或“在家上学联盟”,这也混淆了私立学校和“在家上学”概念。我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在家上学”这一教育形式进行确认,具体包括:何为在家上学,在家上学的父母应该具有怎样的资质,在家上学的质量怎样得到保障,在家上学的学生如何与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对接等等。这样,“在家上学”就将走出灰色地带,避免由此造成孩子辍学,以及一些机构以“在家上学”之名违规办学。另外,如果有法律的保障,“在家上学”就成为与上公立学校、私立学校一样的教育选择,而且,学生可随时从公立学校转到在家上学,也可从在家上学到私立学校求学,因为,“在家上学”就是一所微型的学校。

 

当前教育痼疾在于千校一面

主持人:请谈谈对教育多元化的理解?

熊丙奇:教育多元化,其实就是推行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提供能让其个性得到更好发展的教育机会。要实行这样的教育,就必须让教育多元化、学校多元化、考试评价多元化、学生选择多元化。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所有学校千校一面,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学生选择空间十分有限,这也是一些“私塾”受到追捧的原因。但少数“私塾”的出现,很难改变整体教育格局,只有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才能推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陈和:从基本的生物学原理来看,只有种群的多元化才能保证种群的发展,而教育也概莫能外。只有多元化的教育形式才能保证我国教育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足够的多元化人才。因此,打破当下教育单一化的现状,推进我国教育多元化的改革势在必行。

孟丹梅:就形式说,教育要兴国,文化要复兴,教育就必须打破体制教育一种形式独存的现状。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是必走的一条路。即便是私塾,也应该形式多样各有所安。就本质说,教育的本质乃开发人性,我们当追求教育学理的高明性与核心性。高明才能笼罩,核心才可开拓。从这一点上来说教育永远是一元的,超越的。作为教育形式可以多元,而本质只能一元。唯此一元,才可生发多元且统御多元,将多元的形态、内容、方式统归到人性上来,这才是教育之道。

 

  • 上一篇: 武汉个性妈妈让女儿在家上学 培养“圣贤女”
  • 下一篇: 没有了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