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堂教育机构发起人周应之:快乐国学的民间探索

【字体: 字体颜色
 

主持人:谢谢尹先生。可能现在我们提到私塾这样的概念,很多人觉得离我们很远,但是在34年前私塾这个概念又进入我们的视线,在生活中有人办了一个孟母堂的教育机构,是全日制的,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激烈的讨论,今天我们把孟母堂的教育机构发起人周应之请到现场,给我们讲讲快乐国学的民间探索,有请。

 

周应之:这个国学热确实非常热,在我的家庭里面已经充分感受到了,13年前我离开这个资本系统投入到文化的怀抱,当时我的父母是极力反对的,说这个虚无缥渺的文化你作为一个需要自食其力的成年男子要很好慎重考虑这个问题,当时因为有南怀瑾先生的精神支柱,有教授的精神导师,所以我一头扎进去就没有出来过。为什么说这个热呢?因为13年前我送了一套论语别才给我母亲,她当时坚决不看,说文革的时候批林批孔,说这个思想已经不值得一看了!我发现这两年,我母亲因为又返聘到企业去做人事管理,她年纪虽然大了,退休了,她那天告诉我说,你能不能把你那套论语给我找出来,我要看看!我想她从反对到现在关注文化,她这样凝固的心都能融化的话,看来这个热已经到了一个程度了。我老父亲对傅佩荣老师、于丹老师、易中天老师都如数家珍了,回来也经常跟我谈谈国学的问题。所以我说国学热确实非常热。

    我是作为民间国学的推广者,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国学基础教育的推广者,我想谈谈我的体会,今天这个国学热首先要归功于改革开放大家思想的解放,归功于学者的先知先觉,作为国学基础教育这块,有几个历史事件我可以给大家谈谈,帮大家切实感受一下我们国学基础教育,或者国学今天的热确实是有民间主要推手,95年他们9个人提出挽救古典文化,成立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李岚清副总理批传以后给教育部,教育部接到报告以后给予坚决否定的态度,说这样一个艰深难懂的经典怎么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东西呢,当时赵老很生气,说我们这些文化老人也没有讲怎么样的,怎么学下来的这些东西呢?所以这些老师坚持下来,北京市教委给了古典学校试点的许可。这个是我给大家讲的一个节点。第二个节点是,我97年在学校推广国学基础教育,让孩子们背诵经典,当时地方上教委一个同志专门给教育部打电话,教育部给的答案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大家都了解,在我们中国教育体制是非常封闭的,你要把你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把你的方法,或者你一本有价值的书籍要输送到教育体制中是不可能的,这是97年,随着民间教育运动由上而下活动的开展,今年我们跟教育部在方太集团的赞助下搞了大学生相约论语100,我“孟母堂”有幸也作为了一个赞助单位,或者举办单位之一,也有幸跟教育部同志一起同桌吃饭,他们明确表示,国学基础教育在中国未来的基础教育中是主要的发展方向,从坚决否定到若有若无,到今天坚决的发展方向这都是我们广大民间推广者功不可没的。我不知道在座的前辈有几位见过私塾。创办私塾的时候,是要有文化的勇气,有一种文化的胸怀。但是很有怯意,这个怯是害怕的意思。当时中国最后一个私塾——湖南省平江私塾还在,但是也很遥远,也没有想说到那边去看一下,因为中国大城市多,所以农村那个私塾的形式移植到城市好像也不是很现实。孟母堂私塾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离我们很遥远。通过我几年实践下来以后,发现私塾非常有意义,它有意识很鲜活,完全不同于学校,所以我们来谈谈这个问题。

    国学是一个传统,确实是一个千百年来我们伟大的传统,私塾也是一个传统,刚才我们敬爱的清华国学院刘老师谈到,当年清华市场化,他们没有经过所谓现在大学的学习,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基础就是乡村私塾打下来的,我有一些孟母堂的图片。

    在现代社会要创办现代私塾确实需要勇气,因为这种教育形式对我这辈来说太遥远了,我不知道在座前辈有几位见过私塾,创办私塾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勇气和胸怀。农村的私塾形式在城市移植也不是太现实。这个私塾非常有意思,很鲜活,完全不同于学校,当时办这个私塾的时候,我有一位朋友,湖南娄底的贺老师,办了一个贺氏家塾,我们就派了老师去学了一下,回来就大胆的做了这个私塾。最早的时候把私塾取名叫知春草堂,模仿一下杜甫的草堂,来取这个名字。因为我们有个朋友是孟氏家族的后代,就问我孟子一直挂在孔子的后面,孟氏后人就耿耿于怀,说能不能把孟子的思想作为孔孟?或者把孟子的母亲作为什么主要的特点?介绍给国人?第二天,我就把我的私塾改名为孟母堂,我觉得这是我举办私塾最好的名称,一开始是全日制的私塾,走的比较坚决,完全把体制内的所有的东西都抛在脑后。我主要是想通过图片的方式让大家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我们孟母堂一开始是全日制私塾,完全把体制内所有的东西都抛在脑后,很彻底,也是我们对于文化,我们也是经过思考,或者我们理解国学的基础教育,走的比较彻底,一开始是全日制的,我们这个课程设置就不只是限于古代的四书五经了,英文有莎士比亚等英文经典,要求背英文经典,数学也不完全按照西方科学发展史来教,也会把高中初中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这个私塾应该是很活泼的,可以从图片上看一下我们这个可爱的私塾。到现在我觉得可以总结私塾的特点,它是一个大家庭,在我们这个地方特别感受它是一个家庭,跟学校完全不同,是一个家庭和教育结合的场所,这个大家在现有体制内学校学习非常遗憾,包括我在内没有体会过这种教育,我越在这种教育实践过程中我越体会到民国初的名人有这样的成就,他们确实有这么好的乡村私塾给他们这么好的教育,私塾这是我们家庭和教育非常好的融合。

    现代私塾是脱离了学校体制外全天的读经教育,跟学校没有关系,我这边不考试,家长说你是不是要把九年义务教育的东西放进去,我们不放。你如果理解这个教育你就来,如果理解不了你就再考虑,我们做私塾教育或者说国学基础教育的时候是非常洒脱和彻底的。在这边我们不需要教育部三令五申,我们的孩子晚上八点半就睡觉,周围的朋友如果没有来私塾的,小孩子没有九点钟之后没法睡觉,要做作业。所以国学基础教育是很快乐的,早上6点多每个孩子都像朝阳一样充满活力,一天生活非常快乐,私塾教育如果我们通透了国学基础教育以后,我们发现,它才是所谓的我们教育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它把人格、智力、文字、语言都融合在了一起。小朋友在反复诵读过程中智力就开发了,这是我们过去一时无法去想象的,现在我经常面对这样的教育的时候,多多少少还有困惑。为什么读经的方式并没有像学校老师反复去讲,去作为一个知识的宣导,只是用经典对你的嘴唇、思维进行不断地重复,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人天性可能就有这样的能力。而我们的经典就有这种开发智慧的因素在里面。这也是大家可以去积极思考的东西。

    第三点我要谈一下,现代私塾发展中的问题,主持人也谈到孟母堂在创办过程中彻底摆脱了体制内教育,跟体制是格格不入的,那么,就招来了我们教育主管部门的干涉,这个争执的程度是很激烈的,本人在那个时候跟教育主管部门的矛盾和冲突中茶饭不思,每天晚上很难入眠,很困难那个时候,在发展过程中,我们确实感受到说既然这么好的机遇,如果教育部门不给支持,我们也只能自己去做了,只能说要坚持下去我们要做一些法律的解读,也很好,在孟母堂实践中我们得到了华东政法大学,包括中国宪法学会和上海很多历史界的朋友大家共同来解读宪法、义务教育法、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我们越解读越觉得我们宪法的伟大,真的是李敖先生看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宪法,发现我们宪法是全世界最完备的,因为我们在解读宪法过程中发现它给我们私塾很好的宪法地位,所谓的私塾就是在家教育,所谓的在家教育就是宪法赋予父母给孩子的教育,所以我们说私塾是父母教育的权利,是在家教育的延续,是读经教育的落实,这样的解读,随着我们读经教育实现的过程,以及整个国学热不断的发展,也为现代私塾提供了发展空间,现在全国各地私塾方兴未艾,私塾发展到这个程度,大家对于国学都有热情,但是真正让一个家长,早上跟南方周末的杨老师讨论,他说如果把孩子送到私塾真的需要勇气,因为脱离开这个制度,所谓这个体制,而这个体制和社会、财富又紧密连在一起。我们这个孩子未来跟社会制度、教育体制能不能接轨?孩子如何在社会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财富?这都是需要家长深思熟虑的问题。家长对于私塾有两方面的顾虑:第一能不能跟社会接轨?第二能不能跟学校接轨!很多家长到我们孟母堂来,这两个问题是经常被问的问题,我们在被问的过程中,在不断回答过程中我们也增加了智慧,也圆满解决了这个问题,什么叫与学校接轨?与学校接轨在以读经教育理论来讲,经典是我们中国一切学问的核心,因为语言文字由经典流变来,演化而来,我们的文字、语言都是以经典为基准,我们的经典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所在。有这个核心掌握,有这个基本价值的掌握孩子们从私塾以后无论到国外去参加私立学校或者回到体制内学校都是如鱼得水,他们稍微培训一下,对学校课程应付自如,而且是学习特别优秀,这一点我可以很有信心告诉大家,如果你的孩子有机会进私塾,你不需要为他是否适合回学校教育而烦恼,你只要考虑你的孩子是否需要到体制内,或者不需要,如果不需要,现在有我们国学热形成大社会环境,有国学大圈子,我们在座的导师都是属于这个圈子的。他们的社会范围、财富范围也是非常广大的,甚至随着国学热发展,全民都在国学热基础中,你的孩子到私塾学习,你的文化跟这个社会是最好的融合,我希望大家可以放心。

    如何与社会接轨?很多人都把社会想象成一个有轨的一个列车,试图通过学校某种教育获得某种能力,这种能力能不能在某种轨道上实行,很多家长都抱着这样的说法,我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的思维也被困在这样的状态中,最后我发现,社会其实是无轨的,这是确实无轨,哪辆列车符合社会基本价值观的都可以在社会中自由驰骋,反而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把我们的人培养成单轨或者窄轨的列车,这个问题想通了以后,我就发现,其实我们私塾教育真的是无轨列车!因为经典是圆融的,包容的,博大的。所以它有这样文化做底子,未来融入社会才有很好的发展。古代的大家庭都是小社会,五代同堂,现在两个父母对一个孩子不可能是一个社会,在现在的私塾里从4岁到18岁大小层次错落,我们有长辈、老师在一起,我们大家庭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在家庭游刃有余,在社会上也是游刃有余。

    最后我谈一下给国学教育机构的建议,刚才复旦大学的老师说他们EMBA培训费是42万,确实非常昂贵,这个培训对国家文化的饱满,和国学素质培养都非常有好处,但是我想作为我们期待百年以来的国学热,或者期待百年以来的文化的复兴,它的根本的意义应该在于国学基础的教育的普及。那么,我再具体一点是儿童读经普及,儿童读经基础的扎实,这是我们职责所在!所以我建议民间国学教育机构能把眼光放在儿童身上,放在基础教育上,如果这个行业做的顺,只要符合国家基本发展,会越做越长久,我想只有国家的基础国学教育扎实的话,未来中国的与经济相匹配的文化大国才有可能实现!谢谢大家!

出处:方太青竹简年度国学论坛上的演讲

 

  • 上一篇: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刘东:“礼失求诸野”之后
  • 下一篇: 复旦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郑召利: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