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奔私塾是因为对体制内教育不满?

【字体: 字体颜色
 

在深圳冒头的私塾教育,如何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攻城略地

类别:深度调查 作者:卢亮 发布时间:2009-12-24  稿源:南方都市报

 

摘要:山脚丛林下、鸟语花香中,拜着孔子先师的像,读着《论语》、《中庸》、《大学》、《弟子规》等老祖宗遗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也有《独立宣言》、《圣经》这些洋经典,做着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见人便鞠着90度的躬,吃着看似有悖孩子发育的素食,这是最近在深圳出现的私塾学馆热潮。据记者观察,推崇国学的趋势正在良性蔓延。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和现行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但是家长们却说,他们要让孩子找回丢失了的老祖宗,从读经开始。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大是大非上,在道和术的辨证关系上,他们要颠覆世俗偏见。

 

 孩子们在私塾庭院中用心习读中国古代经典。

课堂上老师要求对经典进行熟读。

自己打理日常生活。

 吃素食,餐前感恩。

念私塾的孩子是否跟城市格格不入?

    山脚丛林下、鸟语花香中,拜着孔子先师的像,读着《论语》、《中庸》、《大学》、《弟子规》等老祖宗遗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也有《独立宣言》、《圣经》这些洋经典,做着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见人便鞠着90度的躬,吃着看似有悖孩子发育的素食,这是最近在深圳出现的私塾学馆热潮。据记者观察,推崇国学的趋势正在良性蔓延。一切看起来似乎是和现行的教育制度格格不入,但是家长们却说,他们要让孩子找回丢失了的老祖宗,从读经开始。在中国教育制度的大是大非上,在道和术的辨证关系上,他们要颠覆世俗偏见。

    也许,你不得不承认,国学在眼前并不是深圳的主流,国际化、多才多艺、双语、出国才是深圳的主流……那么,这些朗诵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孩子们真的和体制内的孩子们相比,是否显得另类,还是各有千秋?记者在实地走访中发现,人们也许高估了体制内,低估了延续数千年的国学的热量。

    一座最没有历史感的物欲之都,在曲径通幽处流淌着古老的文化电码,让这群稚气的孩童来承载这样一个教育命题,演绎一次教育的重生,他们是否不堪重荷?深圳,能否为这个需要智慧和文明的民族提供一份公民样本?

    1 几岁的孩子,读经、站桩、劳动,私塾教育在深圳冒头

    西丽,童蒙学馆。孩子们抬头所对的,正是先师孔子行教像,左右两边题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学训,一张古典的原木讲台上摆放各类经书,而墙壁上挂着孩子们自己的书写作品———“慈悲年丰人寿家家乐等等。校服是颇有复古之风却不讲究繁文缛节的灰色黄边大马褂,后背一个篆体的字,一切看起来那么儒雅端庄。

    现在是正课时间,而孩子们早已完成了晨读、运动、看影碟、劳动等前课9点钟拜完孔夫子,孩子们开始读经,《大学》、《中庸》、《论语》、《诗经》、《孝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包罗万象,外国经典也有涉猎,孩子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同样朗朗上口,英语课、礼仪课、书法课也同样不可或缺。如果你在课上仔细聆听,会发现高雅的背景音乐。每天下午两点半,大家静定训练,戒除每天的浮躁。

    把视线转换到梧桐山脚下,推开一家私塾的红漆大门,浓郁的国学气息扑面而来。无论晨起黄昏,孩子们在这里均坐拥青山绿水,诵读四书五经,站桩、养气、练习《易筋经》,过着近乎古人的生活。

    在深圳,这样自主教育的私塾正如雨后春笋,童蒙养正是这些创办者和家长们认同的理念。在梧桐山脚下,就聚集着近十家规模不等的全日制学堂。不过,记者并没见传说中的女先生赤脚穿着无领、巨袖、对襟长袍,孩子穿着汉服、戴着冠帽坐在蒲团上的电影似的夸张场景,一切自然随性。

    深圳童蒙学馆的老师黄昶燊对于国学教育的执着永远写在脸上。多年前,他为了启蒙自己的女儿,自己干脆辞掉工作开起了学馆。他的读经理念非常明确:13岁以前的记忆力是最好的,在这个时期就要做该做的事情。从人的发展规律看,是先记忆后理解的过程。先把古圣先贤的道理藏在心里,以后慢慢对应。13岁以前是吸纳文化的时期,用13年时间来学习5000年文化,都是高层次的文化营养,这样足以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在黄昶燊看来,他是站在古圣先贤的肩膀上去做事。

    在读经的话题上,不可忽略的是全球儿童读经教育首创者王财贵。这位教育大师和深圳颇有缘分,深圳多家学堂的创办人都是他的门生。王财贵认为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他几年来的实践表明,读经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符合儿童的天性,而且符合教育原理,不仅不过时,而且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能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及世界各民族智慧的传承。在千万读经儿童中之尤佳者,既已长期浸淫于圣贤诗书之中,又好学能思,实具备了以德慧为本,兼通古今融贯中西的基础。

    2 “不近人情的家长《公约》却迎来家长的欢迎

    在教育界看来,读经教育首先要感召的,就是家长。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深圳鹿鸣学堂负责人孟丹梅是王财贵的弟子,为了培养有深度文化教养的人才,她和家长有一份特别的《公约》。按照要求,家长须完全认同本学堂的教学理念,3-5岁入学学制最少5-8年,10岁以上入学学制最少3年,凡理念不一致、犹豫不定、没有长远心、见异思迁者概不接收家长绝对不准给孩子零用钱,不准带手机及任何声像类机器。男生发型:寸头;女生:刘海不过眉,两鬓不蓄发,不散发,不染发,不留怪异发型。”“本省就近的孩子3-5岁每两星期回家一次,5-7岁每月回家一次,7岁以上的孩子3个月回家一次,期间不准探视,外省每年可探视2次,每月通一次电话。其余沟通以书信为主。

    孟丹梅坦言,以上几条,家长可能以为不近人情,然人情甚误事。古人云:心如平原纵马易放难收。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以上都是几年实践经验所得,有益学风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生、老师,保守一些才是本分,通过约束而长进才是真自由。

    孟丹梅在东北推广读经教育七八年了,因为机缘,她去年春节开始在深圳梧桐山落户,接触了深圳很多对教育孩子比较慎重和智慧、对传统比较热爱的同道家长。私塾与一般教育机构不一样,必须是家长的首先选择,因此私塾不存在招生的问题。在她看来,新的典范对原有典范不是否定,而是相当大的超越。其中语文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必要载体,也是一个国家智慧文明的表现方式。她希望天下父母不要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要把孩子折腾得太辛苦,因为大道至简,教育的真理非常高明,也非常简单,简单到一般人都不相信

    “这里的孩子至少能背上四五本经典!据孟老师介绍,先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可以了!读经过程中发现不认识的字、词、句、段均可以含糊过去。《易经》全文24020个字,每日读30分钟,3天之内便可读完一遍,一个月便可读10遍,一个人若立志读它6个月,便可读上60遍,相信再难理解的字、词、句、段都会迎刃而解。

    3“体制内教育模式遭遇将孩子送往私塾家长们的批判

    “我对孩子的期望是成为有智慧的人。深圳家长李龙岗去年把他5岁的孩子送到一个私塾学堂,而不是幼儿园。他告诉记者,教育要从读经开始,中国以前历朝历代都是这个模式,也造就了无数圣人大贤。老祖宗都凝聚成为经典了,现在大家反而不知道。出国留学了,人家问起自己的经典,《中庸》、《大学》、《道德经》,全都一问三不知。反而日本、欧洲都在学咱们的。这个传统,从民国就断了。看繁体字都费劲了,别说跟古人交流了,线装书都不认识了。

    李龙岗说,教育有一个道和术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就是应试,结果考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的大有人在。我曾经跟那些名牌大学学生谈话,生存能力根本不堪一击。应试教育即使掌握了术,没有道,对社会危害更大。出于这种意识,他向老祖宗们寻求解决之道。现在先把道宣扬起来,把种子种下去,让它从原点就对,即使再慢,也是对的。

    谭晓华的小孩在童蒙学馆有半年时间了。他让读六年级的儿子停课一年,让他好好读经。这个现在教育制度,不敢苟同。任何东西,我们强调道,离开这个东西都不行。我的目标是让小孩子懂得这个道,知道怎么做人,再知道怎么做事。

    “学校的两种人被关注,顶尖好和顶尖坏的。你有什么特长,却不被关注的。谭晓华告诉记者,他曾经尝试请老师吃个饭,都要预约排队,听说还有家长为了拉拢老师而送等离子彩电的。那里完全是功利主义。孩子做完作业没有,老师不管。现在谁搭理你的作业。谭晓华觉得,家长有重要责任,他们没有认识到如何引导,忙着学钢琴、跆拳道、英语、奥数,忙得不亦悦乎。家长愿意花钱,但是不愿意花时间。小孩子对父母的态度是,给钱就笑。我们的先辈们就是读四书五经出来的。别人说不要把孩子搞得神神鬼鬼。我自己都后悔没有早学。我的社会经历告诉我,这个弯路是要走的,我现在自己走的是正轨。

    还有家长认为:人们认为不正常的是正常的,这是群体意识,当黑云走开了,我们才发现真相。我们就认可传统文化,我们就是想让孩子接受老祖宗的东西。在不少人看来,讨论各种教育方式,要搞清楚终极目的是什么这样一个关键词。

    4 读经的孩子比体制内孩子更易快乐与满足?

    也许只有亲历了国学带给孩子身心的变化,才有发言权。

    “我们并不是要孩子成为大企业家、大政治家,而是一个正常的人,不能危害社会。

    谭晓华坦言,之前的小雪老师投诉不断,说他好动、爱上网,要看心理医生。学习了半年左右,亲戚朋友察觉到他细微的变化,比如主动扔垃圾、提水,对别人发自内心的礼貌了。谭晓华说:他如果按照计划读完了(《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可以毫不夸张讲,可以大学不上语文课了。他甚至觉得,你把母语学好了,英语就容易通了,哲理内涵都可以通过语言演绎出来。

    李龙岗同样深有体会:孩子以前体质非常差,经常感冒,每个星期都要去打针,半夜发作去医院,在这里合理饮食以后,两年没有上过医院。

    李女士的儿子5岁,念私塾学堂一年多了,没有怎么上过幼儿园。他到私塾以后和孩子很开心,只要孩子健康、开心,哪怕以后摆地摊卖菜都可以。李女士说,我们不要过度开发自己的智力,而忽视了身体。我发现读经的孩子,能力都比较健全。我带他出去,家长们都不相信他只有5岁,因为与人交谈能力,明显比同龄人强。一下飞机就自己拎着行李走。如果说数学题,他不一定都懂,理性的、按部就班地考虑的就没有。

    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乎更有感触。李女士说:在家里吃完饭,我有时会问他:碗怎么办?他就会自觉搬着碗筷到厨房洗碗了。地板脏了也会主动拖地。人们认为在学校才有教育,其实在家里、生活中到处都是教育。在传统理念下,你让5岁小孩洗碗拖地,那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潜意识地种下去经典文化和传统教育,他吸收能力特别强,以后就收获硕果。

    深圳鹿鸣学堂负责人孟丹梅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独到的理念。她告诉记者,心情平和,动静自如,容易快乐,都是孩子天性天生的表现。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显得不正常,你看到现在孩子是开心吗,都是欲望满足了才快乐。她表示,读经的孩子要比体制内孩子更显著,读的都是天地宇宙贴近人性的道理。不要强迫孩子一定做什么,只给他最有高度的智慧,你不需要他表现什么,他该表现的时候就会表现。你给他精髓,哪怕只懂千分之一都会有进步。如果你给他一杯白水,即使他整杯喝下去了,那还是白水。

    ■城市围观

    国学成为中小学必修课还不成熟?

    “儿童读经教育专家王财贵认为,推广读经这么久,讲了这么多,有人把读经教育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该怎么教,就怎么教的意思是客观的应该。他说,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因为我们所说的,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较迅速地启迪自己的理性。而后对属于应用性、专业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较为全面性、较为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冶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之方。他认为,我们社会中,如有人想读经,一定会有旁人耻笑:你不懂,怎敢读!于是大家就不敢尝试了。

    据记者了解,更多家长担心的是,如果一个孩子除了读经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的话,必然会造成其与社会的脱节,甚至会错过孩子头脑全面开发的关键期。王财贵认为,读经的理论与一般的教育理论不同,一般的理论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许多功课,就要用多样课程去教学,大人已经面对世界了,知道世界的需要,他也要孩子一起来学习面对。他照自己成长的经验来教孩子,所教的不是孩子所必须学的,这样子下去,当然孩子长大了,也跟他一样无能了。这也不可怪,一般人的思考是平面的,因为人很难具备本末轻重终始先后的头脑。他们不能了解有外围的功课中心的功课的分别,不知知识是死的,而智慧活的,他们不知追求知识是简单的,而培育智慧是困难的,他们不知有了智能不怕没知识的道理。

    弘法寺方丈印顺大和尚在谈及举办国学夏令营的初衷时也坦言,希望以国学成就人道。他说,人道在哪里?在传统文化里,在日常生活里。时下,关键是能不能自觉地去践行人道,尤其是少年儿童,传统的方法还是教育。国学夏令营正是为了帮助孩子们树立大志,学会与人为善、孝亲尊师、友善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养成一个良好习惯。

    不过,对于把国学推广到学校依然有争议。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主任赵卫认为,国学成为中小学必修课还不成熟,国学不是一门具体科目的总称,因为古传统文化良莠不齐,真正开办课程必须有所顾忌。他肯定了私塾以国学为重点,但是私塾如果仅仅限于读经则太片面了,应该与现代社会接轨,方法应该多样化,以说唱、手工制造等方式寓教于乐。

 

  • 上一篇: 清华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 续写八十年前辉煌历史
  • 下一篇: 马英九称拟推繁体字列世界遗产 赞“最古老优美”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教学咨询:0592-5981543 021-54193709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教材咨询:0592-5982000   传真:0592-5981345 在线咨询: 读经教育交流

    管理员进入   
    Copyright© 2003-2015   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  网络实名:读经教育 闽ICP备05006486号-1
    邮箱:dujing@dujing.org  版权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备案序号:闽ICP备05006486号